关注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5大亮点与创新 《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(2021-2035年)》发布

  成都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李建军介绍,《规划》统筹市域国土空间保护、开发◆■★◆■★、利用■■■★、修复★◆★★◆◆,是全市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。《规划》确定成都城市性质为★■■◆◆“四川省省会,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,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■■”,城市核心功能定位为“西部经济中心、西部科技创新中心、西部对外交往中心■★、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◆■◆”,目标愿景为■■★■“全面建成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,不断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力,发展成为充分体现中国特色◆★、时代特征◆◆◆■■◆、成都特质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城市”。

  在创造宜居美好生活★■◆■★,增进公园城市民生福祉方面,《规划》坚持“人民城市人民建、人民城市为人民”的理念,建立蓝绿交融的全域公园体系和三级绿道网络,创新“公园+★★”布局模式★★◆◆■■,城市居民可就地就近享受优质生态资源,让城市更加美好■◆◆★★。完善公共服务配套★◆◆■★■,统筹布局重大公共服务及功能型设施,强化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服务空间供给,构建15分钟生活圈■◆★★★◆,让城市更加温暖★■■★。突出◆■◆■“七大特征、九大场景”◆★★◆■■,打造未来公园社区◆★■■★★,让城市更加和谐。构建“轨道+公交+慢行”三网融合绿色交通系统■■,让城市更加便捷。提升基础设施供给能力和韧性■★◆★★★,统筹“平急两用”公共基础设施建设★◆■◆◆,让城市更加安全■★◆★。健全全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■★,高水平建设“三城三都◆◆■■★★”,塑造◆■◆■■◆“望山观水、透风见绿、簇群错落”的公园城市空间形态,让城市更具魅力。

  在强化空间底线管控,优化公园城市空间格局方面■■■★,《规划》科学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、生态保护红线◆■、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年,成都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453.99万亩,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不低于416◆◆◆◆◆★.64万亩■■◆;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平方千米;划定城镇开发边界2361◆★★★■★.20平方千米★◆。同时■★★★,划定了地质灾害防治区域、洪涝风险控制线、通风廊道、历史文化保护线和能源矿产资源保障线。《规划》提出保护◆◆★◆“两山两区★◆■”、发展■★★“两翼三轴★★◆”的平行带状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总体格局。保护“一带十五园百片”的耕地利用格局,实施耕地◆★★■★“三位一体◆◆■■★”保护,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◆◆“天府粮仓”成都片区。守护“两山■★★◆、两网、三环◆◆■■”的生态格局,建立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■■◆◆★★,保护超过5000米海拔高差形成的多元自然地貌和生物多样性。构建“一心两翼三轴多中心组团式◆★◆★■■”网络化的城镇空间结构★■★★■■,推动市域空间结构从◆◆◆★■■“两山夹一城”向“一山连两翼”转变■★★。《规划》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◆★■★◆■。

  在健全空间治理体系,增强公园城市治理效能方面,《规划》坚持节约集约用地◆■■◆,促进城市精明增长。系统推进存量土地开发利用★■★■,积极探索■★★■“工业上楼”★■★★◆,差异化开展老旧居住区◆★■★◆、低效商业区★■★■■、低效工业仓储区等区域改造◆★★,划定地下空间利用重点开发片区,加强地下空间功能复合、分层利用★■◆★◆■,围绕轨道站点,以公共交通导向的开发模式优化城市空间形态■◆。《规划》坚持以信息化赋能国土空间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■★■■■。发挥“多规合一◆★■■■★”优势,依托国土空间规划“一张图■■◆◆■★”实施监督信息系统,实现国土空间与自然资源全域、全要素的数字化管理。

  9月27日,国务院批复了《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(20212035年)》◆★★★★★,今天◆★,《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(2021-2035年)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 )新闻发布会召开。记者从会上了解到,本次《规划》主要内容和创新有5个方面◆◆。

  在提升城市整体功能,激发公园城市经济活力方面,《规划》全域统筹◆■◆“三中心一基地”核心功能空间布局,塑造城市发展新动能◆◆★■■★,提升城市竞争力。《规划》以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整体经济效率为目标,顺应产业建圈强链理念变革,发展新质生产力,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■■■◆◆★。《规划》统筹谋划了先进制造业和金融★■◆◆、科技、商业商务等现代服务业以及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空间■◆◆★。《规划》明确以西部(成都)科学城为核心◆★◆,以成渝(兴隆湖)综合性科学中心为牵引◆◆,不断完善创新体系,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承载地,做强高能级产业创新平台和高品质功能服务平台★■★◆■■。在构建■■■◆■★“西部科技创新中心■◆★★”方面,《规划》增强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的支撑作用和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,加快构建对外交往新格局。在统筹“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”核心功能空间布局方面,锚定国家先进制造业发展重点,以新型工业化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,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,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。规划全力保障工业用地空间,稳固工业空间总量和布局。